首頁 資訊 國內(nèi) 聚焦 教育 關(guān)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+1 國內(nèi)

您的位置:首頁>資訊 > 教育 >

漢語究竟難學到什么地步?外國人用“梗圖”吐槽,中國學生笑出聲

來源:騰訊網(wǎng) 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4-14 08:37:19

現(xiàn)如今,主動給孩子報名外語啟蒙班的,大多都是小時候外語學習困難的家長。他們期望著孩子能夠通過早起步、早接觸的方式打好基礎(chǔ),未來學習外語不會像他們那般困難。

不過風水輪流轉(zhuǎn),當初“折磨”我們的外語,現(xiàn)在也用漢語學習來“折磨”他們了。

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強大,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主動學習漢語,而且他們學習時的努力程度一點也亞于當初努力學習英語的人們。

可任何語言都是看起來容易,學起來難,再加上漢語和許多學科不同,需要一定的文化積累和一個“開悟”的過程。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,這個積累與開悟的過程可長可短,在沒有掌握前,真是比登天還難。

因此說,無論是學習外語的中國人,還是學習漢語的外國人,都有一定的“瓶頸期”,那么漢語究竟有多難學呢?對此,許多中國學生笑了出聲。

漢語究竟難學到了什么地步?外國人用“梗圖”來吐槽

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,英語的字母和讀音往往是相匹配的,看到一個單詞通過自然拼讀的方式也能夠讀出來。

可漢語不是,我們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字,還有漢語拼音來標注讀音。所以外國人學習起來就顯得很吃力,而那撓頭不理解的模樣,不得不說,實在是像極了考英語的我。

比如同一個讀音yi就會有好多不同的漢字:“一”、“衣”、“醫(yī)”都讀一聲的“yi”,還有“疑”、“以”、“易”來湊熱鬧。說好的“一生二”,已經(jīng)讓人暈倒在第一步了。

學習單字還不行,他們往往組合在一起時,又變成了另一個意思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多音字。具體用法為:人要是行(xing),干一行(hang),行(xing)一行(hang)。

再有她、他、它可以與He、She、It接軌。但是“的”、“地”、“得”如果是必考題,恐怕只能作為丟分項,畢竟,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,我們自己都傻傻分不清楚。

所以,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,只要他們能夠流利地說出:“你好”,就請給予“你漢語說得真好”的鼓勵吧。

為何外語能成為學生的“絆腳石”?

看完外國人學習漢語時的窘境,再看看我們學習外語時的困難,原來學習每一門外語都會遇到“絆腳石”,那么大家究竟欠缺在哪里呢?

●缺乏學習的語境

小孩子一出生都不是自帶語言“功能”的,但之所以學起來容易,是因為父母或其他撫養(yǎng)人,都用相同的語言與其交流,這也稱為“母語”。孩子通過耳濡目染地學習,物與詞的對照,很快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。

可在外語學習過程中,你還要先克服母語帶來的干擾。比如同一樣東西母語和外語的不同叫法,以及還要刻意去適應(yīng)外語的語序等等,這些都不是很容易做到的。

●外語學習“付出多回報少”,學生從心底里抵觸

語言類知識的學習,相比于其他學科,又不是那么容易的,往往付出多回報少,很難像計算一道題那樣立即看到成效。

所以對于學習者來說,不僅沒有成就感,還容易在現(xiàn)實中被打敗。許多外語學習者表示,自己明明學了很多,但當他們與外語使用者交流時,仍舊是聽不懂外語使用者的意思,這點的確很有挫敗感。

●不了解相關(guān)文化,只能靠死記硬背

每種語言也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,比如中國的每個節(jié)氣,對于外國人來說怕是聽都沒有聽說過。

再如中國黃、白色菊花往往是在殯葬文化中使用,可外國人卻很難理解,而中國人喜歡的百合,在有些外國人眼時卻類似于黃、白色菊花。

類似的文化差異也會造就對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,理解不了的,就只能靠死記硬背,這讓語言學習起來就更顯吃力。

具備語言優(yōu)勢的同學,能夠獲得更多機會,大家別輕易“躺平”

當學習外語遇到困難時,有些同學會覺得自己不具備語言天賦而選擇“躺平”。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。

畢竟外語不是母語,接受上的確需要時間??墒钦莆找婚T語言猶如掌握一門技能,是很實用的工具。日后無論是從事什么工作,也一定會擁有比不了解這門外語的人更多的機會。

而且凡事都是開頭難,入門后會越走越順利。當然,學習語言也存在著難上加難的情況,但只要你足夠用心,多聽多讀多練,也一定能夠突破難關(guān),學有所成。

今日話題:你覺得外國人吐槽的“梗圖”有趣嗎?

關(guān)鍵詞: 外語學習 死記硬背 中國學生

頻道精選

首頁 | 城市快報 | 國內(nèi)新聞 | 教育播報 | 在線訪談 | 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 | 娛樂看點

Copyright @2008-2018 經(jīng)貿(mào)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 皖I(lǐng)CP備2022009963號-11
本站點信息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復(fù)制或鏡像 聯(lián)系郵箱:39 60 29 14 2 @qq.com